永远的戴安娜 永恒的歌曲

语言捉襟见肘时,音乐便来发声:在戴安娜葬礼上,英国歌手埃尔顿·约翰演唱了改编为《再见了,英格兰玫瑰》的摇曲《风中烛》,数以百万计的人被该曲感动得泪眼朦朦。一夜间,该歌走红天下。

此歌原为另一位明星所作:1973年,《风中烛》问世。她是埃尔顿·约翰和词作者伯尼·托平(Bernie Taupin)纪念玛丽莲·梦露的礼赞作品。歌曲突出表现的并非那位大紫大红的性感偶像,而是一个被明星热摧毁的、敏感的女人。托平后来说过,他不是自己想到一支风中凋零的蜡烛这一比喻的,而是受到了对女歌手詹尼斯·乔普林(Janis Joplin)的一篇祷文的启发。这位摇滚明星因过度服用海洛因死亡,年仅27岁。

1997年8月31日传来戴妃死于一次交通事故的可怕消息,让约翰悲痛万分。1981年,他在安德烈王子生日庆祝会上结识了戴安娜,并结下友谊。6星期后,戴安娜在另一位友人-服装设计师范思哲(Gianni Versace)的葬礼上,和他一起分担了丧友之痛。

从玛丽莲到戴安娜

王室联系了埃尔顿:他是否愿意在戴安娜追悼会上献唱?这位歌手立刻想到了《风中烛》这首歌。不过,为一位好莱坞明星所做的歌词可能不适合在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举行的悼念仪式。他因此想到了在加利福尼亚的托平,要他帮忙,改写原歌词。需要改动的其实并不多。因为,同样在36岁上去世的玛丽莲·梦露,其生平与戴安娜有难以忽视的相似之处。托平表示,他希望,歌曲听来得像是举国上下都在吟唱。短短数小时内,新歌词就出来了。他说:”我写下头几行后,剩余部分倾泻而来,简直就是自动涌出。”

悲剧发生7天后,1997年9月6日,在戴安娜葬礼上,约翰一边弹钢琴一边唱了《再见了,英格兰玫瑰》。后来,他写道,那是一次”超现实”的经历:”我当时所想的只是,不要出错,试着,保持平静,只是努力尽力而为,避免表现出任何情绪化的成分。我不能不说,我的心跳相当快” 。
效果惊人:哈里王子后来说,”当时,那情形,就像是有人用箭刺穿了我的心灵,难以抵挡”。那时,哈里王子刚满12岁,在母亲的葬礼上,和长兄威廉一样,他必须在世界公众面前保持克制。哈里矢志不留眼泪。然而,谁又能在听到这样的歌词时强忍住热泪呢:”天上的星星拼写着你的名字”?2000名葬礼参加者中有很多人当时就是这样的感受。

独一无二的销售成果

戴安娜安葬后一星期后,这首歌曲在伦敦城内的一间演播室录制完成。制作人马丁(George Martin)爵士为此安排了弦乐四重奏和双簧管乐队伴奏。1997年9月13日,单曲《再见了,英格兰玫瑰》加上约翰的另一曲名做成的唱片上市。

该唱片的争购热使此前所有的类似热潮相形见绌:头一天,商店便售出65.8万张;一周后,是150万张;15天内达到300万张。在美国,售出1100万张;在德国,从1997年以来,共售出475万张,成为史上卖出最多的单曲。有人估计,最高峰时,平均每秒钟就有6张《再见了,英格兰玫瑰》碟片售出。

全球范围,该唱片共售出3300万张,通常被认为是有史以来销售量最大的单曲。不过,严格说来,歌手平·克劳斯贝(Bing Crosby)的估计共售出5000万张的《白色圣诞》(White Christmas)唱片可能依然保持着最高纪录,-虽然数字无法确认:大部分销售发生在排行榜统计问世之前。
《再见了,英格兰玫瑰》,约翰只公开演唱过一次,就是在戴安娜的葬礼上。在后来的所有音乐会上,他只唱该曲1973年的初期版本《风中烛》。他规定,该曲1997年版的销售收入应捐给戴安娜生前倾心关注的那些慈善机构。为此建立了一个基金会。15年后,当该基金会于2012年关闭时,人们确认,共有1.38亿英镑(约1.47亿欧元)入账,其中,3800万英镑(4100万欧元)便来自《风中烛》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