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为媒,织金洞再掀地质资源保护热潮!
7月4日,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启动“山海奇兽·守护天宫”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首日接待游客突破1万人次。景区预约平台数据显示,未来三日预约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预示着地质资源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和追捧。
作为贵州首个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景区始终把地质遗产保护放在首位。2025年3月,景区的一项创新举措引发全国瞩目——世界级奇观“银雨树”正式投保,成为中国首个获得15亿元级商业保险保护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这一事件不仅彰显了织金洞对地质遗产保护的决心,同时配套推出“云守护”计划,更以“金融+环保”的模式为自然遗产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新思路。这一系列动作让公众意识到:地质保护不仅关乎科学,更需社会力量的参与。
本次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山海经》文化IP体验与喀斯特地质遗产保护深度融合,通过神兽互动闯关设计,引导游客化身“地心守护者”,完成任务集齐6个神兽印章,即有机会赢取国潮好礼。该项依托于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在探秘中感受自然生态与中华文化的双重魅力。
“孩子仰望霸王盔时,突然问‘小水滴要工作多久才能造出这么大的盔甲呀?’”导游认真为孩子讲解滴水沉积原理后,来自广东的李先生感慨道:“这种身临其境的触动比读课文深刻多了。”这样的场景在活动期间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充满趣味的互动中,对地质遗产保护产生了浓厚兴趣,家长们也对景区的创新举措称赞有加。
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活动期间(7月4日到7月10日)每天在地下天宫园区安排多场情景演绎,游客可参与互动并了解地理知识。“地质保护需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景区负责人表示,借助《山海经》“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景区希望让年轻人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建立对地质遗产的保护意识,从文化认同转化为生态保护责任。
从为地质奇观构建科技保护体系,到通过文化IP激发公众守护意识,织金洞的实践展现了文旅融合在生态保护中的积极作用。随着“山海奇兽・守护天宫”活动持续推进,这场兼具文化底蕴与科技内涵的守护行动,正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关注地质遗产保护。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将继续探索“保护与发展并重”的路径,让亿万年形成的自然奇观在现代社会绽放新的光彩,推动更多人成为地质遗产的守护者和生态文明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