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新十年,两地资本市场规则或将趋于一致
2025年是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新十年的起始之年,业内期待两地市场进一步深度融合。
以2014年沪港通为起点,十年间,内地和香港互联互通标的从股票逐步向更多金融产品扩大,沪港通、深港通、ETF通、债券通、互换通渐次启动。其中股票互联互通机制更是硕果累累。据统计,两地市值占比超85%的股票已实现跨市场直接交易。在交易量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额与2014年开通首月的日均数据相比,分别增长了21倍和40倍。
值得关注的是,站在互联互通新十周年起点,近期有业内人士指出,除了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外,还应持续简化股票互联互通的交易流程,并推动股票互联互通的制度、信息、技术等要素相互融合和对齐,促进两地股票市场进一步深化融合,为市场繁荣注入更多活力。
业内人士认为,在股票互联互通机制已经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期待在准入条件和标准制度上进一步对齐,降低投资者交易门槛和对规则理解难度。
一方面,目前港股通的计算规则仍显复杂,不少投资者甚至一些公司投资者关系负责人和依然难以完全理解港股通加入、剔除的规则,增加了投资者预期港股通标的变动的难度,也加大了港股通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难度。
另一方面,港股通当前规则未及时与恒指相关计算规则保持一致。其中在市值规模上,2024年8月,恒指公司发布了调整平均市值计算方法公告,从“过去12个月的每月月底证券市值的平均值”变成了“过去12个月的每日(不包括停牌交易日)证券市值的平均值”。换句话说,平均市值计算从12个特定的交易日数字取平均,变成260多个交易日数字(若无停牌)取平均,实质上就等于是过去一年的每日平均市值。
而目前港股通市值计算方法依然采用原来的“过去12个月的每月月底证券市值的平均值”,并没有与恒生指数编制方法保持一致,容易造成投资者对规则错误解读。
业内人士表示,恒指调整后的市值计算方法更加科学,增加了针对港股通市值管理难度,也提高了港股通标的的质量。“按照现在港股通采用每月月底证券市值计算,极端情况下,只要一只股票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的市值符合要求,就可以继续待在对应市值范围的成分股里面。”他强调,港股通规则与恒生指数规则保持一致更符合互联互通的精神,也有利于资本流动,未来两地的制度和规则趋于一致是必由之路。
“恒生指数调整了编制方法已经快一年。或许2025年下半年港股通相关计算规则将调整为恒生指数计算方法,市值计算改用‘过去12个月的每日(不包括停牌交易日)证券市值的平均值’。”业内人士还期待,为了鼓励更多投资主体参与互联互通交易,港股通投资者准入门槛存在进一步降低空间。
互联互通的深度推进对两地资本市场发展意义深远。如果说前十年互联互通机制实现了两地股票资源的互通有无,那么未来新的十年,互联互通机制将进一步深化融合,充分地发挥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提升两地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