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脚步踏廉脉 胡公故里传清风
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廉洁文化传承的生力军。如何让清廉理念在青年心中生根发芽?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给出了一份生动的答卷:将课堂搬进历史现场,让青年成为廉洁文化的挖掘者与传播者。
在北宋名臣胡则故里——金华永康,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的学子们组成“胡公廉韵·清行致远”暑期实践团,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廉洁文化寻根与实践之旅。这不仅是省级清廉学校示范校建设的扎实行动,更是高校与地方联动,探索青年廉洁教育新路径的创新实践。
实践团赴方岩山实地考察,探寻胡则清廉文化历史足迹
寻根:触摸千年廉脉的温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团深入方岩山胡公政德文化教育基地、胡则史迹馆、胡公书院等踏勘先贤足迹。他们研读《胡氏家训》,聆听胡公书院院长胡联章等专家的深情讲述,胡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形象愈发清晰。青年们深切感悟到,胡公精神的内核不仅在于清廉自守,更在于勤政为民,二者犹如车之两轮,为当代青年立起了“坚守初心、服务人民”的精神标杆。
实践团采访胡公书院院长胡联章
胡则后人向实践团成员讲述先祖胡则清廉为官往事
创活:青春语态讲好清廉故事
如何让千年廉韵“活”在当下,走进青年心坎?宣讲团立足青年认知特点,大胆创新:微课“青”述,用鲜活生动的“青年语言”解读胡则故事,打造系列清廉微课,让严肃的廉洁教育变得可亲可感;文创“潮”传:设计开发廉洁主题文创产品,将抽象的廉洁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生活物件,让清廉文化以更时尚、更贴近的方式融入青年日常视野。这种“理论深挖+创意转化”的模式,既盘活了地方丰厚的廉洁文化资源,也为高校廉洁教育注入了源源不绝的青春动能。
团队所作清廉微课节选画面
赋能:校地联动激发双赢活力
实践的价值,在于双向奔赴。实践团与永康花川村党支部书记姚舒拉的深度交流,碰撞出“廉脉”与“文脉”双向赋能的火花。他们看到,廉洁文化不仅是精神滋养,更能通过文创开发、文旅融合等路径,联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地方建设的同频共振。这为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开辟了新思路,也让青年学子在贡献智慧中深化了对“知行合一”的理解。
实践团与永康花川村姚书记交流地方文化资源活化思路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廉则国清。浙江财经大学以胡公故里实践为起点,持续探索清廉文化教育的创新之路,积极引导青年在亲身体验中筑牢思想根基,以“青衿之志”担起“清廉之责”。当越来越多的青春力量投身廉洁文化的传播与践行,千年廉韵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为涵养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正能量。
实践团与胡公书院院长胡联章先生、永康花川村姚书记等人合影留念
供稿: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钟欣蓝、许圆圆、丛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