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华夏脉搏 醒盛唐基因–第八届全球华语朗诵大赛陕西集结营探访古都长安
盛夏七月,长安的知了“奏”得正欢,一场关于华裔师生解锁古城密码的City Walk在7月24日拉开帷幕。
在华裔青年眼中,西安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为增进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外青少年交流互鉴,“第八届全球华语朗诵大赛陕西集结营”精心设计五个主题路线,带领大家穿越三秦大地,从多个角度品味陕西、认识陕西。今天,39名华裔师生将走进西安“历史浓度”最密、“文化指数”最高的区域,感受城市的别样魅力。
考古工坊:方寸探方唤醒盛唐基因
谈到陕西西安,便不得不提唐长安城。专属于古都的研学日里,青少年们化身“考古家”来到了“长安优选”——大明宫遗址,通过一系列考古手工课程,穿越“盛唐”。
在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营员们站在丹凤门五门道原址保护的巨大夯土台基前,仰望复原的巍峨门楼。在大明宫考古探索中心的展厅里,大家跟随讲解员细致了解大明宫从发掘到重建的全过程,学习唐代木建筑榫卯结构的独特魅力,通过互动体验装置,打开“考古”新视角,同学们不仅能够目睹、聆听,还能亲手触摸到真实的“考古现场”
考古工地是什么样的?考古工具怎么使用?怎么发掘文物?带着这些疑问,青少年们走进考古探方,在老师的带领下亲手揭开考古的神秘面纱。实景模拟的考古现场包括文化地层区、库房遗址区、宫殿遗址区、窖藏遗址区、军事遗址区5个主题模拟探方。年轻的“小小考古家们”戴上手套进入探方,拿起洛阳铲在老师的指导下挖掘着沉睡于地下的“国家宝藏”,体验着从泥土中揭示历史的惊喜。当挖到1:1复刻的“珍贵文物”时,他们用毛刷轻轻拂去尘土,使其重见天日,仿佛听到它们诉说着大唐千年的故事。
“宝库”寻珍:在瑰宝中探寻文明之源
午后骄阳热烈,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青铜甬道却沁着凉意。营员们走进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本馆),丰富的馆藏文物,如同一部立体的中国通史,深深吸引着每一位营员的目光。
在“秦汉简牍之谜”展区,营员们纷纷俯身细辨竹简上的秦隶。“这枚木简记录着戍边将士的家书,两千年前的思念之情,穿越时空依然牵动人心,家国情怀始终是华人心中最深的牵挂。”讲解员徐徐为大家解说,引领青年们的思绪停留在秦汉的历史遗存中,亲身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当AR技术复原的阿房宫影像在穹顶铺展,大家不禁屏气凝神,徜徉在秦王朝宫殿建筑群的恢弘气象里。
不夜天街:灯火霓裳舞动千年光影
华灯初上时,大唐不夜城的千盏灯火次第绽放。营员们步入流光溢彩的街市,仿古建筑群在璀璨灯火的映衬下再现出唐代长安“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繁华盛景:身着传统汉服的巡游队伍、精彩的仿古表演,营造出浓厚的唐文化氛围。
在“盛唐群星”的雕塑群组里,大家围着李白的塑像纷纷朗诵起诗句来。“朗诵于我,是架起中华文化的彩虹桥。”西班牙营员说道。当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在青少年们的口中传颂起来,那份对祖(籍)国文化的认同仿佛找到了源头,有了更深的共鸣。
夜渐深,大雁塔的轮廓隐入星河。十三朝古都的文化浸润,已在营员们心中种下了深深的“长安情结”。明日,他们将奔赴榆林市,对话榆林古城,探访全中国唯一一座音乐博物馆——陕北民歌博物馆,去深刻感受陕西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