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古代妆容艺术课程顺利举办

2019年3月,北京电影学院影视人物造型设计专业开展了一场聚焦古代妆容艺术课程的专业授课,隋昕彧担任主讲教师。本次课程作为该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古代妆容演变脉络,结合影视剧创作实际需求,提升学生在历史人物造型设计方面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隋昕彧老师凭借其多年在人物形象美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与丰富的一线实战经验,从审美理论、文化背景、工艺技法等多个维度展开了教学内容。她以朝代更迭为主线,详细解析了从先秦至明清不同时期妆容风格的特点及其社会文化内涵,例如汉代的白妆与红妆、唐代的额黄与花钿、宋代的素雅妆饰、明代的三白妆等典型妆造形式。在理论讲授过程中,隋老师特别强调了妆容设计与人物身份、性格、叙事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理解“妆非孤立,形为意服务”的整体造型理念。

除了理论梳理,课程更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隋昕彧通过现场演示历代代表性妆容的完整上妆流程,细致讲解古代化妆用品与现代替代材料的使用技巧,包括妆粉的敷抹、眉形的勾勒、唇妆的点染以及面饰的制作与粘贴等具体工艺。在学生实践环节,她逐一指导同学们进行仿妆练习,帮助大家掌握如何依据演员面部特征进行历史妆容的适应性调整,使其既符合历史审美又契合影视拍摄的实际需要。

课程进一步延伸至古代发型与服饰的整体搭配,隋昕彧通过大量图像案例及实物展示,阐明妆容必须与发髻造型、首饰佩戴及服装形制形成和谐统一,才能构建出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她还结合近年热播影视作品中的造型实例,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符合当代审美与叙事节奏的设计创新,使学生不仅学会复原更懂得创造。

此次授课得到北京电影学院师生的高度评价。学生们普遍认为,课程内容系统详实、理实一体,极大拓展了他们对中华传统妆饰文化的认知广度与设计思路。专业负责人表示,引入隋昕彧这样兼具学术背景与行业经验的专家授课,有效强化了专业教学与行业实践之间的衔接,为学生未来参与高质量影视造型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隋昕彧老师也表示,能够在北京电影学院这样具有广泛行业影响力的平台上传授古代妆容知识,既是一次教学相长的机会,更是对传统文化通过影视媒介进行当代传播的一种推动。她期望未来能继续深化与院校的合作,共同推进中国影视人物造型设计人才的专业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