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新进展 深圳医学科学院及深圳湾实验室I标项目主体结构封顶
近日,深圳医学科学院及深圳湾实验室Ⅰ标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这座深圳光明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引擎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再添强劲动力。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深圳医学科学院及深圳湾实验室I标项目总建筑面积为8.25万平方米,地处光明科学城科教融合集群东北侧核心片区,紧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地理位置优越,产学研协同优势显著。建成后将成为集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孵化于一体的世界级生命科学创新高地,助力深圳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
据悉,该项目由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承建,自2024年9月开工以来,项目团队秉持“科技赋能、绿色建造”理念,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项目全面推行装配式建造技术,采用钢箱梁预制方案建设空中连廊,通过工厂化生产、模块化拼装,不仅提高了30%以上施工效率,更显著降低了粉尘与噪音污染。创新性应用“BIM+物联网”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三维建模优化管线布局、施工进度实时监测和安全生产可视化管理,打造了数字化施工的行业标杆。在生态保护方面,团队遵循“环保、节能、低碳”原则,依托BIM建模预先优化场地布置,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山体河道的干扰,实现了建筑功能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
项目负责人林志松表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面临场地协调复杂、技术标准高、施工周期紧等多重挑战。通过组建专项技术攻关小组,攻克超高超重PC外挂板施工安装关键难题,助力绿色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建造,创新采用抗震支座连接形式等先进工艺,确保了空中连廊等关键结构的施工精度与安全。主体结构的顺利封顶,离不开各方的协同努力,项目团队将继续以高标准推进后续装修和设备安装工作,确保项目如期高质量交付。
项目现已全面进入装饰装修施工阶段,预计2026年将按计划竣工投用。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整合周边高校的科教资源,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效能,加速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与产业转化的落地进程,助力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国家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