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车“驶向”全球,看中国企业如何破局出海

从新加坡的社区零售,到迪拜自贸区的国际物流,中国无人车正在打通社区生鲜和跨境物流接驳的“最后一公里”,成为全球智慧物流体系中的新变量。

过去三年,全球自动驾驶产业经历了从“资本狂热”到“理性落地”的转折,中国企业却逆势突围。这场出海征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突破,更是中国自动驾驶从“技术跟随”到“全球领跑”的缩影。无人驾驶的出海之路,重塑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出海逻辑,也为无人物流车全球化提供了来自东方的“中国方案”。

全球市场“刚需缺口”与中国机遇

近年来,中国多部门协同推动无人物流车“出海”,政策与市场形成合力。2025年,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鼓励无人配送车“走出去”,而交通运输部即将出台的《“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实施意见》也将把自动驾驶物流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国家邮政局更提出“加快无人机、无人车、智能云仓在行业规模化应用”。

从市场需求看,海外物流行业人力困境较为突出。例如,部分地区企业存在司机短缺、用工老龄化问题。且物流业高度依赖外籍劳工,普遍存在“招工难”的情况。这些痛点,恰好与无人物流车“降本、提效、补人力”的核心价值高度契合。根据中国企业的实际项目推演,使用智能无人车取代传统车辆运输效率将提升50%以上,可大大降低物流成本。这类“成本+效率”双重优势,让海外客户对中国无人车的态度从“尝鲜”转向“刚需”。

从供给侧看,全球无人物流车仍处于发展中阶段。欧美代表Waymo、Nuro等虽技术领先,但单车成本过高,短期内难以规模化复制。日韩车企如丰田、现代现阶段主要聚焦封闭园区场景,开放道路运营经验相对有限。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凭借在复杂城市场景验证出的L4级技术成熟度,以及依托中国智造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推出高性价比整车方案,率先实现万台级量产交付并完成商业闭环,形成显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特别是当前,无人驾驶赛道正迎来新一轮的历史机遇。当前,海外多国正加速开放路权与完善法规,为中国企业铺路。一批民族企业正在加速走出去,成为国际标准共建的见证者、参与者、引领者。例如九识智能已经成为新加坡标准委员会工作组的一员,不仅深度参与了TR-68自动驾驶规范技术标准的修订,帮助当地完善自动驾驶细节规则,更成为首个获得新加坡无人物流车牌照的中国企业,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创新大出海的缩影。

无人驾驶企业出海底气在哪里?

在全球无人车市场的竞争中,“走出去”不难,难的是“站得住”。

为什么是中国?

一方面,这离不开中国政府近年来“车路云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伴随优质协同路侧的基础设施建设、先进通信和场景感知技术布局,以及统一的云控平台建设,全局协同感知、决策与控制的智慧交通运行和管理系统,为中国的自动驾驶行业积累了更高质量的数据采集、存储和计算的大平台。截至2024年7月,中国共建有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开放测试道路3.2万多公里,发放测试牌照超过7700张,测试里程超过1.2亿公里,行业层面共同打造“数据+算力”整合的研发资源协同优势;

另一方面,中国对无人驾驶的从严监管与企业上路合规的法律环境、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无人驾驶企业的先行先试提供了坚实保障。

出海的另一个密码,是针对海外场景的“本地化改造”。这种改造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适配,更体现在企业生而全球化的战略布局。无人车出海不是“一卖了之”,而是要追求高质量服务,做长期主义者。

在这方面,九识智能无人车走在了前列,搭建了“本地研发+全球运维+商业模式共创+标准共建”的综合解决方案。

为适配东南亚气候,九识智能在新加坡设立分公司并组建本地化团队,聚焦东南亚气候适应性技术研发,推出高温版Z5车型,将电池散热系统升级为液冷方案,可在60℃环境下稳定运行;为做好配套服务,提高运营效率,2025年5月,九识智能与阿联酋邮政集团签署合资协议,双方拟在阿联酋设立合资公司,计划2026年启动L4级自动驾驶城市配送的商业化运营……这样深耕的,让九识智能的海外项目不仅“落得下”,更“跑得稳”。

从“企业出海”到“产业赋能”

无人车出海,不能只是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应该探索出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的全球化新模式。这也说明,企业出海不应“单打独斗”,而是带动国内上下游企业共同出海,同时为海外市场注入“中国智慧”,打开了多重新可能。

以九识智能为例,数据显示,每台九识智能车车身覆盖五百余个零部件,40%为新兴自动驾驶零部件厂家。其中,车身超95%的零部件实现了国产化。九识智能正通过“供应链协同”方式带动国产传感器、电池、域控制器等配套企业共同出海。比如,在中东、东南亚项目中,九识智能与上游厂商联合完成高温、防尘等适应性改造,不仅有效拓展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空间,更是按下了中国企业从“产品出海”迈向在海外建厂、合资合作、技术“反向输出”新阶段的加速键,有效提升了中国企业的海外竞争力,在为中国科技企业输出提供样本。

作为新兴产业,随着无人车在全球的落地进程加快,也带动了智能车售后维保人才和产业的转型。 例如,九识智能在东南沿海、华南、西南、华北等多个城市建设生产或组装基地,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全球订单需求。截止目前,九识无人车的海外订单数量相比同期增长300%,有效拉动了当地的就业市场与生产订单。

当然,九识智能无人车在海外的运营,也有力助力了当地就业。虽然无人车减少了对传统司机岗位的需求,但却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就业岗位的智能化提升。当中国自动驾驶的标准被更多国家采纳,当国内产业链企业跟着一起走向世界,无人车产业的全球化故事,将翻开最精彩的篇章。九识智能,无疑是这场故事中亮眼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