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开发银行行长在中国发表演讲:“多边开发银行需要新的动力”
9月25日,欧亚开发银行(Eurasian Development Bank, EDB)董事会主席尼古拉·波德古佐夫(Nikolay Podguzov)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邀请发表演讲。 他的报告主题聚焦于多边开发银行(MDB)的作用与未来,这些银行每年向全球经济投资约2000亿美元。
多边开发银行对全球和区域市场产生着重要影响,其资产总额接近2万亿美元。然而,这一体系正在经历停滞:过去25年间,多边开发银行资产占全球GDP的比重从1.9%下降至1.7%。
“这一体系仍在运转,但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它需要复兴——新的理念、新的能量和新的动力。”波德古佐夫强调。
据欧亚开发银行董事会主席称,目前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实际投资与所需投资之间存在巨大缺口。为应对全球挑战,多边开发银行的资产和投资增速必须超过全球经济增速。
为此,多边开发银行需要大幅增加投资规模,尤其是在关键领域——工业、农业、低碳能源以及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同时,还应增加本币融资力度,并联合推进大型项目。
多边开发银行在中国及其主要合作伙伴国积极开展业务,推动和建设战略性项目,包括可再生能源设施、节水技术、基础设施工程、绿色生产改造,以及跨境交通走廊和区域物流枢纽的发展。
多边开发银行提供主权融资和非主权融资。前者指直接向政府提供资金,后者指向国有企或私营企业提供贷款和投资。欧亚开发银行专注于后者,并已建立了多边开发银行非主权融资数据库。
欧亚开发银行的一项独立业务方向是为成员国项目提供人民币融资项目。该行已与中国银行及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并计划进入资本市场,以人民币募集资金。波德古佐夫强调,应进一步扩大这种合作,不仅要增加人民币融资规模,还要支持更多基础设施、能源和跨境物流等重大项目。
波德古佐夫特别关注中亚地区及欧亚开发银行的活动。该行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中国和阿联酋积极开展业务。
“目前中亚地区经济总量达5000亿美元,过去20年平均增长率达6%。与中国合作推进跨境交通和能源项目的兴趣非常浓厚。”欧亚开发银行行长指出。
该银行在欧亚地区推动的一系列项目,包括“欧亚交通框架”的发展,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旨在提升欧亚地区的交通互联互通。
“欧亚开发银行是中亚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我们的项目旨在改善欧亚交通连接,扩大贸易和投资。这符合共同利益,”波德古佐夫总结道。
背景资料:
欧亚开发银行(EDB)是一家在欧亚地区开展投资活动的多边开发银行。19年来,欧亚开发银行一直致力于加强和扩大成员国的经济联系,促进其全面发展。截至2025年7月,欧亚开发银行累计投资组合中共有319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91亿美元。在欧亚开发银行的投资组合中,占主要份额的是具有一体化效应的项目,涉及交通基础设施、数字系统、绿色能源、农业、工业和机械制造等领域。该银行在开展业务时遵循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ESG原则。
在《2022-2026战略》框架下,欧亚开发银行正在实施三大项目:“中亚水能综合体”、“欧亚交通框架”和“欧亚商品流通网络”。
其中,“欧亚交通框架”是一张横纵交织的国际交通走廊和线路网络,连接欧亚国家的内部与跨大陆联系。欧亚运输框架的基础是由东西向和南北向国际运输走廊构成的,总长度超过5万公里,贯通亚洲、欧洲和中东地区。走廊的衔接产生协同效应,使货运量增长高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