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征收“入港费”也让日本忧虑
美国政府将把对外国造汽车运输船的入港费起征时间从原定的10月推迟到12月。原因是修改了金额计算公式,但大型船的入港费与之前方案相同,预计将超过100万美元。对于日本的海运企业和汽车制造商来说,这可能成为一种隐性的汽车关税。
美国东部时间14日,美国对外国造汽车运输船收取每吨46美元的入港费的措施生效。实际征收将宽限至12月1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4月的方案中曾提出,从10月开始按每辆普通乘用150美元征收。
入港费根据相当于汽车运输船的货物装载空间容积的“净吨数”来收取。日本国土交通省的统计显示,如果是装载7000~7500辆的大型船舶,净吨数约为2.2万~2.3万吨。入港费将超过100万美元。
金额变来变去,不支付将拒绝卸货
入港费的金额变来变去。4月提出的普通乘用车每辆150美元的方案引发了负担过重的担忧,于是在6月修改为“每净吨14美元”的方案。金额减少至三分之一左右。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透露,14美元的方案又被批评为“过低”,因此此次上调到每净吨46美元。虽然计算方式不同,但大型汽车运输船的入港费与4月份相同,预计仍将超过100万美元。
征收对象包括可直接装载卡车和底盘的“RORO船(滚装船)”在内的所有外国造汽车运输船,征收次数最多为每艘船每年5次。
判断是否属于支付对象的责任由船舶的运营公司承担。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要求在进入港口前3个工作日付款,如果未缴费,可能会拒绝卸载货物。
日本邮船称“无疑带来巨大影响”
日本海运公司必将受到影响。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和川崎汽船3家公司合计占到全球汽车运输船运营份额的4成。
日本邮船拥有127艘汽车运输船(截至2025年3月底),船队规模属于全球最大。据称,运输来自亚洲和欧洲等地的汽车,其中约3成是与美国相关的货物。
日本邮船会长、日本船主协会的会长长泽仁志表示:“正在通过世界海运理事会(WSC)等国际业界团体进行抗议,将在航海自由这一大原则下坚决提出主张”。
日本邮船的汽车事业本部长、常务执行董事池田丰主张称:“这对海运公司来说无疑会产生巨大影响。希望撤回这种削弱竞争力的规则”。
海运公司将和汽车制造商协商如何负担
日本邮船尚未公布可能出现的入港费的负担额,但正在与作为客户的汽车厂商协商费用负担的方式。
池田表示:“汽车运输船的运营将根据客户的需求准备船只,制定航运计划。由于每个汽车制造商都在美国构建了物流网,因此很难因为入港费而重新调整航运战略”。
另一家欧洲汽车运输船公司的负责人烦恼地表示:“还存在与其他海运公司的竞争,很难单纯地将入港费转嫁给客户。目前正在详细评估影响,并继续观望”。
中国实施反制,影响或长期化
美国政府根据《贸易法》301条款征收入港费。如果计划在美国建造与对象船舶同等规模以上的船舶,最多可在3年里免征。此举旨在重振美国造船业。
美国政府将入港费定位为对抗中国政府向造船业提供不公平支援的对策。中国占全球造船量50%份额。最初方案将征收对象锁定为在中国建造的船只,但随后扩大到了所有外国船只。日本似乎受到了中美摩擦的波及。
入港费相关事项并未包含在今夏的日美关税协议中,短期内事态能否平息尚不明朗。中国方面出台了反制措施,事态也有可能长期化。
美国的入港费制度规定,对中国企业拥有和运营的船舶,征收对象不限于汽车运输船。金额也设定为每净吨50美元。
作为反制,中国14日开始向美国船只征收每净吨数400元人民币的“特别港务费”。
中国商务部14日宣布,对韩国造船大企业韩华海洋旗下的5家美国子公司实施制裁,禁止与中国国内企业和个人的交易等。给出的制裁理由是,5家企业协助美国政府根据《贸易法》301条款对中国造船业进行调查。
中美贸易关系最近再次出现紧张迹象。对日本企业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这点也令人担忧。
转载:日本经济新闻 来源:国际商业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