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机房时代!Deep X开创便携AI算力新纪元:巴掌大的盒子装下1.824P算力

【北京,2025年10月】 当建筑师王总背着一个公文包走进客户的会议室,没人能想到,这个巴掌大的设备里装着相当于传统AI服务器300kg重量的计算能力。5分钟后,客户提出的设计修改意见被实时渲染成4K效果图,当场拍板通过——这个原本需要3天往返的流程,被一台Deep X G20 Pro Max彻底改写。

这不是科幻片,而是AI算力正在发生的一场”便携革命”。东方超算今日发布的Deep X系列,将1824 TOPS的企业级AI算力封装进背包大小的机身,重新定义了”算力”这个概念:它不再被束缚在冰冷的机房里,而是可以随时出现在任何需要智能决策的地方。

一个背包,改变一个行业

场景1:建筑工地上的BIM实时渲染

上海某甲级建筑设计院的总建筑师李工,过去每次去工地都是一场”妥协的艺术”:业主提出修改意见,他只能拍照记录,回办公室后交给团队修改,等3-5天出效果图,再约时间汇报——往往一个项目要来回十几次。

“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李工展示他的Deep X,”业主说’这个会议室能不能扩大10平米’,我当场在Revit里拖动墙体,Enscape实时渲染,3分钟后他就能看到新布局的日景、夜景、不同季节的效果。我们的投标中标率从30%直接跳到70%。”

场景2:医院会诊中心的AI诊断

北京某三甲医院影像科主任李医生,过去依赖医院的中心服务器做AI辅助诊断:”系统经常排队,急诊患者等不起。”现在,他科室的5台Deep X让每个医生都有了”专属AI助手”。

“一个肺部CT扫描,512层影像,AI在6分钟内完成标注,漏诊率从8%降到不足1%,”李主任说,”更重要的是,我可以带着Deep X去分院会诊、去基层义诊,AI能力跟着我走,不再受限于医院网络。”

场景3:量化交易员桌面上的策略引擎

深圳某量化私募的交易员张工,桌面上的Deep X正以每秒338个token的速度运行LLaMA 11B模型,分析实时市场数据。”信号延迟从云服务器的30ms降到本地的5ms以下,”张工盯着屏幕,”这5ms的差距,在高频交易中价值百万。”

他所在的团队用Deep X替代了价值120万/年的云GPU服务:”不仅省钱,更重要的是数据安全——策略代码和交易信号完全不出本地网络。”

从300kg到巴掌大小:一场物理学的胜利

传统的企业级AI工作站,动辄上百公斤,加上显示器、UPS、散热系统,整套设备超过300kg,只能固定在机房或办公桌上。Deep X用三大技术突破打破了这个物理边界:

1. 神经态异构计算架构(NHCA)通过CPU、GPU、NPU三芯智能协同,在相同功耗下性能提升82%。300W功耗实现了传统方案需要500W才能达到的算力。

2. 极致工程设计2.7L体积内集成24核心CPU、24GB显存GPU、最高192GB内存、4TB NVMe存储,散热系统采用液态金属+VC均热板,噪音控制在40dB以下。

3. 轻量化材料镁铝合金一体化机身,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将重量控制在1.68kg,相当于一台轻薄笔记本。

“这不是简单的小型化,”东方超算CEO表示,”我们从底层重新设计了移动AI计算的整个技术栈。Deep X证明了一件事:AI算力可以像智能手机一样便携,同时保持专业级性能。”

工作方式的范式转变

Deep X带来的不仅是硬件的便携,更是工作方式的革命:

从”去机房”到”算力随行”过去,专业工作必须在固定工位完成。现在,建筑师可以在工地实时修改方案,医生可以在病房进行AI辅助诊断,影视导演可以在拍摄现场预览特效。

从”资源排队”到”即时响应”过去,使用公司的GPU集群要排队1-2周。现在,每个专业人员都有专属算力,想用就用,创意不再受限于IT资源分配。

从”云端依赖”到”边缘智能”过去,AI应用必须联网访问云端。现在,1824 TOPS算力在本地运行,数据不出设备,延迟降至毫秒级,隐私和安全得到根本保障。

真实用户的改变

某影视后期工作室创始人刘导:”3台Deep X替代了我们原来的6台塔式工作站。最大的改变是,我可以带着设备去客户公司现场剪辑,边改边看,当天交片。我们的月产能从3条片子提升到7条。”

某三甲医院影像科李主任:”5台Deep X让我们科室的阅片效率提升了4倍。更重要的是,年轻医生有了AI辅助,成长速度快了很多,培训周期从3年缩短到1年半。”

某景观设计公司合伙人王总:”带着Deep X去工地,我们可以根据现场环境即时调整方案。客户看到的不是静态效果图,而是可以实时互动的3D场景。这种体验让我们的接单量翻了一倍。”

行业观察:便携AI算力的未来

“Deep X代表的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AI应用范式的转变, 当算力从机房走向会议室、工地、医院,AI才真正进入了’无处不在’的时代。这将催生大量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我们相信,未来每个专业人士都应该拥有’个人AI算力’,就像今天人人都有智能手机一样,”东方超算表示,”Deep X只是第一步,我们的目标是让AI算力真正触手可及。”

AI算力的iPhone时刻?

2007年,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将计算能力装进口袋。2025年,Deep X正在尝试对AI算力做同样的事情:让专业级计算能力摆脱机房的束缚,随时随地为创造力赋能。

当建筑师可以在工地实时渲染方案,医生可以在病房进行AI诊断,交易员可以在家运行高频策略——AI不再是远在云端的”黑匣子”,而是握在手中的生产力工具。

这场便携革命,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