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餐桌传祖训,百年名门报家国 ——读黄玮玲女士《亲情·友情·人间情》新书有感

在新加坡60周年国庆节与大华银行成立90周年庆典之际,《联合早报》对黄玮玲女士忆父新书的连续报道,恰似一份献给国家与家庭的双重礼赞,既为新加坡家庭文化建设锚定精神坐标,更勾勒出从家庭温情到社会大爱的幅员图景。值此中秋月圆之夜,当万家灯火映照着围炉团圆的身影,重读黄家“周日聚餐”的传承故事,更觉这份跨越四代的家族仪式,与中秋“阖家团聚”的文化内核深深契合——前者是刻在日常里的家风坚守,后者是融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二者交织,让“团圆”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纽带。

黄玮玲女士的祖父黄庆昌拿督于1920年代初在马来西亚兴办实业并创建联昌银行,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因此黄家堪称百年名门。书中主线是黄家“周日聚餐”的家规。黄祖耀先生将餐桌化为家风道场,四代同堂坚守周日聚餐的仪式,让亲情在人间烟火中历久弥坚。碗筷碰撞间,是“以心对人”的待人哲学在传递;谈笑风生里,是“自立自强,自强不息,埋首深耕,厚积薄发”的奋斗精神在扎根。这份“每周一聚”的坚持,恰是对“家”作为永恒港湾的最佳诠释,而团圆的仪式感,正是维系家族情感、传承精神内核的载体。

古语云:以家为家,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黄祖耀先生用一张餐桌凝聚亲情的同时,更身体力行贡献社会,为子女的教育注入潜移默化的精神养分。正如黄玮玲女士作为家中大姐所秉持的“心就要大”的理念,以宽广胸襟超越小家格局,将个人成就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践行着“当权莫负成功者,处事应为不俗人”的箴言联语,让家族传承不止于温情延续,更升华为事业与精神的双重接力。

这份家庭凝聚力与大爱情怀,如投石入水,在社会层面激起向善涟漪。与之共振的正是新加坡“关怀、奉献、传承”的社会价值。关怀互爱,奉献家国,传承守护,家族的传代之树扎根在国家的精神沃土,家族因国而发荣滋长,国因家族而蓬勃盎然。因此,黄氏家族在既有事业版图上不断书写着卓越的新篇,让大华银行、华业集团、大华继显、虎豹企业、庆隆集团、黄氏基金及泛太平洋酒店集团等如雷贯耳的公司组成的庞大商业帝国,得以在新加坡这个伟大的国家发扬光大。

在家风熏染下,黄家子弟各展所长,俱成翘楚。以大华银行第三代掌门人黄一宗为例,他接手大华银行后,短短数年内便实现银行固定资产成倍增长,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在2022年全球新冠疫情环境下,竟创造了净利润增长34%的震撼业绩,成为新加坡又一桩商业奇迹。这再次印证黄氏家族“心正、担当、奉献”的成功理念,更以实际行动为新加坡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动能,让商业成就与社会贡献形成良性循环。

文化多元,其根固守。黄家故事是一面旗帜:它以华人家族传承为底色,融入新加坡“开放、包容、奋进”的社会文化元素,证明家庭文化既能守护传统根脉,又能为现代社会注入人文温度。“餐桌”筑牢亲情,“家风”自强不息,“奉献”汇聚力量。这不仅是一个家族的精神史诗,更是新加坡家庭文化赋能社会发展的生动注脚。家庭聚餐的烟火,既能温暖一个家族,更能点燃整个社会的温情火炬,而这份温暖与力量,终将在事业与社会贡献中生生不息。

普平

2025年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