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在北京亦庄开幕
视听改变生活,文化引领未来。由北京市广电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的2025北京国际视听大会于11月27日在北京开幕。国家广电总局和北京市有关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

本次大会主题为“聚势共生未来视听”,设置“1+10+N”活动框架,即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10场主题论坛及若干配套活动,主题论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重点聚焦“产业+国际传播”双主线,汇聚了澳大利亚、古巴、埃塞俄比亚、哈萨克斯坦、乌干达、乌兹别克斯坦等二十余个国家视听行业代表及使领馆负责人,国内相关主管部门、北京市及部分省市宣传文化单位负责人,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中外视听机构、企业负责人,共襄这场国际视听文化交流盛会。

行业人才齐聚力,洞见政策产业新未来。本届大会开幕式上,发布多项首都视听产业发展新成果。
北京市广电局副局长王志发布了《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9年)》,围绕关键技术攻关、数据价值释放、场景融合创新及产业生态构建提出系统性部署。方案明确将聚焦高质量内容生成、智能渲染、多模态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研发,建设高质量视听数据集,推动AIGC技术在影视、动画、网络视听等全链条应用,并支持建设AIGC产业服务平台与数字资产交易机制。通过强化算力支撑、资金引导与复合型人才培育,北京将加速构建“人工智能+视听”产业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视听科技融合发展高地。
北京市广电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苏发布“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2025年资助项目”。他介绍,2025年度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共征集到来自210家机构的548部申报项目,经评审最终对161部优秀作品予以资助。资助项目涵盖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网络剧等七大类别,涌现出《归队》《向光而行》等红色主题作品,《势在必行》《生命树》等现实题材力作,《天工之城》《瓦猫》等文化传承类内容,以及《冬去春来》等京味特色作品。

作为北京国际视听大会的承办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傅大瑞进行了“科文共生,融合共兴——北京经开区打造高新视听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推介。他表示,作为首都唯一的国家级经开区,北京亦庄聚焦高新视听与游戏电竞“两主”产业,构建科文融合创新体系,截至2025年9月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153家,实现收入406.3亿元。全区已建成中国高新视听产业园等七大园区,引入超高清电视技术国家广电总局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持续完善从核心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到内容创作、传播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积极构建千亿级科文融合产业集群。
在金融支持方面,北京银行文化金融部总经理王晓宁发布“北京银行视听新质生产力金融服务方案”。她表示,北京银行聚焦内容创作与技术赋能两大方向,重点支持入选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的优质项目及超高清、AIGC等前沿技术企业。该行创新推出“三盏绿灯”透明评估体系,并配套“剧影e贷”标准化产品,最高授信额度3亿元,审批环节实施文创金融集中审批模式,显著提升融资效率。未来,北京银行将通过“GBIC²”组合金融服务模式,为视听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支持,助力培育视听产业新质生产力。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作为全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北京大视听·京琅琊”名家工作室在大会开幕式上发布。“京琅琊”名家工作室是“北京大视听”人才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领衔人带动团队、项目孵化带动创新,推动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发布共设立25家名家工作室,涵盖创作、科技、传播、研究等多个领域。作为“北京大视听”人才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通过“引育用留”一体化机制,构建起老中青衔接、多界别协同的高层次人才矩阵,为推动首都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人才支撑。
在随后进行的嘉宾演讲环节,欧洲科学艺术人文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与传播研究院院长熊澄宇发表主题演讲《AI时代网络视听产品的生产与传播》。他表示,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网络视听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方式,推动形成以创意为引领、以用户为对象、以传播为目标的智能化生产体系。面对AI技术在视听领域的广泛应用,应注重平衡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强化人类创作主体性,优化算法治理与传播伦理,保护文化多样性与传统根脉,构建既掌握先进技术又深谙人文叙事的健康发展生态。
从全球合作视角出发,非洲电影协会驻华首席代表吕克·本扎发表主题演讲《新形势下中非视听合作方向及未来展望》。他表示,视听合作是促进中非民心相通、增进文化理解的重要纽带。《媳妇的美好时代》《欢迎来到麦乐村》等中国视听作品在非洲广受欢迎,AI翻译等新技术为内容传播与本土化制作提供了有效支持。未来中非合作应聚焦三大方向:加强语言翻译与人才共育,推动内容类型多元化与阶梯式传播,并积极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促进互动传播与二次创作,共同构建更加生动、可持续的中非视听合作新生态。
聚焦技术前沿动态,昆仑万维董事长兼CEO方汉发表的主题演讲《下一代视听体验:AI如何重塑内容生态》,着眼于AI技术推动的革命性变革。他认为,AI将视听内容制作成本降至传统方式的万分之一,极大促进了文化创作平权。该公司依托Mureka音乐大模型、DramaWave短剧平台等八大自研模型,实现AI视频、音频、社交等全链条布局,其中短剧平台年化收入达2.4亿美元,音乐生成模型位列全球前二。通过AI技术实现多语言自动配音、智能剪辑与精准分发,公司正加速推动高品质AI生成内容在全球市场的普及,致力于让通用人工智能赋能全球创作者。
北京点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江在《微短剧:时代情绪的切片与文明对话的载体》中表示,中国微短剧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700亿元。行业正经历从“爽剧模式”向“情怀流”的精品化转型,通过AIGC技术赋能制作流程、拓展“微短剧+政务/文旅/品牌”融合模式,并加速出海布局。他表示,目前海外微短剧年市场规模已达30亿美元,未来2到3年有望突破百亿美元,微短剧正在成为兼具文化价值与产业规模的新型艺术形态。
哈萨克斯坦7频道总裁伊力哈木江·伊布拉吉莫夫为我们提供了国际合作的生动案例。他在主题演讲《中哈视听文化交流与展望》中表示,作为哈萨克斯坦三大电视平台之一,7频道通过专业译制积极引进《玫瑰的故事》《我的阿勒泰》等中国优秀视听作品,其中《我的阿勒泰》播出后有效促进了中哈文化共鸣与旅游关注度提升。目前双方正共同推进合拍剧《我在伊犁等你》,聚焦中哈青年友谊与经贸合作,该剧已完成拍摄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期待获得中国广电主管部门支持并实现在中哈主流媒体同步播出,进一步深化两国视听文化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