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在全球升级“Kaizen”

丰田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减少库存、提高工厂生产效率的举措。开发、生产和销售将形成一体化,梳理出零部件的需求和重复,在国内外10家工厂将零部件种类最多减少了8成。该机制将在美国和欧洲的8家工厂推广。在电动化等汽车行业的竞争重心激烈变化的背景下,丰田将为维持竞争力而升级“Kaizen(改善)”。

 将工厂的35%变为剩余空间

丰田从2023年开始推进名为“AREA(区域)35”的生产效率提高活动。通过缩减类似零部件和零部件的筛选等推进库存的合理化,力争在工厂内创造出35%的剩余空间。

丰田是每年生产和销售1000万辆规模的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在全球拥有54家整车工厂,在日本拥有约4300家经销丰田汽车的店铺。供应商仅在日本国内就达到约6万家,构筑起巨大的供应链。

一辆汽车使用约3万个零部件。不仅涉及的零部件种类繁多,而且很难掌握销售一线、生产一线和开发的全部情况。规格几乎相同的零部件和出货少的库存占据空间的事例时有发生。

丰田负责中型车业务的“Mid-size Vehicle Company”的负责人上田泰史表示,AREA 35具有“生产1000万辆汽车的资产是否全部有效利用”这样的课题意识。丰田不仅通过投资扩大生产,还通过脚踏实地地重新审视当前的生产现场来创造余力。

丰田此前也持续开展针对个别车型缩减零部件种类等活动。AREA35“可以俯瞰,所以问题会凸显出来”(上田泰史)。丰田从销售、开发、工厂和采购等各部门集结的40人左右作为事务局发挥作用。

不只是单纯地减少零部件种类。丰田副社长宫崎洋一表示“虽然为汽车准备了很多规格,但其中也有几乎无法促进销售的规格”,AREA35将“通过准确把握需求,使规格和零部件种类合理化”。

  可在日本国内增加8万辆生产数量

在采取相关举措的国内外10家工厂,丰田取得了零部件种类最多削减8成、平均创造出35%空间的效果。日本国内每年可增加8万辆的生产数量。

丰田首先以体积大、占据空间的挡风玻璃、线束和前照灯为中心采取了措施。例如元町工厂(爱知县丰田市),仅用于安装仪表类等的仪表板的线束就有101个产品编号。其中一次也没有使用过的编号有42种。如果能选定真正必要的零部件,除了可以提高开发和生产效率之外,还可以通过创造空间来设置休息场所等,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便利性。

以日本国内为中心开展的AREA35到2025年进一步推广,同时扩大至捷克、加拿大和美国的得克萨斯工厂等18家工厂。负责人上田泰史表示“这个活动还没有结束”。各地区和工厂面临的课题各不相同。设想以事务局为中心共享信息和案例,同时将其应用于各工厂的课题解决。

丰田从汽油车等内燃机车、到将发动机和马达同时用作动力源的混合动力车(HV)、仅使用马达行驶的纯电动汽车(EV)、使用氢气的燃料电池车(FCV)等全方位拓展业务。预计2025财年(截至2026年3月)的研发费用同比增加3%,达到1.37万亿日元,设备投资将增加8%,达2.3万亿日元,均有望创历史新高。在电动化和自动驾驶等竞争核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投资的扩大将不可避免。

即使是同一车型,如果动力源不同,也需要不同的零部件。正因为如此,对丰田来说,零部件种类的适当管理也很重要。由于美国特朗普政府启动关税,在全球范围,汽车的本地化生产也将得到推进。车型的多样性是丰田的优势之一,为了保持竞争力,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进行Kaizen活动。

来源:CCR